認真貫徹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加快建立完善的內需體系,致力于通過生產、分配、分銷、消費各環節,確保全球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保持國際供應鏈暢通,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指示精神,8月21日下午,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南京召開長三角交通運輸工作座談會,聽取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交通運輸部門及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國際物流供應鏈和交通企業解決困難等意見。上海海事大學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院長,原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教授受邀參加座談會,圍繞構建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發言。
李小鵬表示,要更好地發揮交通運輸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服務性作用,在支持和服務的新發展格局中成為先鋒。一是強基礎,通過大動脈,通過微循環,擴大循環總量。二是流通流暢,建立高效優質的一體化運輸服務體系,提高循環效率。三是促進創新,堅持以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交通運輸,提高循環動能。四要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五要保護底線,保障進口貨物進出,保障重要物資運輸安全。
會議后,黃有方教授表示,在目前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結構中,交通運輸業是新結構的重要保障,物流供應鏈能力和系統建設應成為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應盡快補充我國國際物流能力、結構和網絡短板,重視新基礎設施和新技術,推進交通運輸和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自由貿易區功能建設。
事實上,物流作為鏈接供應鏈各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標下,各行業對整個供應鏈優化的重視度逐漸超越了以往單一物流領域的關注,在互聯網時代的環境下,物流產業的發展。
黃有方教授認為,物流供應鏈能力和體系建設應該成為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物流供應鏈能力和體系建設在加強傳統運輸能力和網絡建設的同時,要建立以交通運輸為能力核心,以物流供應鏈網絡能力和體系建設為關鍵的戰略方向,高度重視交通運輸與四流的融合,重視基礎設施、制度、執法、信息,保障貨物高效、安全、及時運輸,提高運輸企業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需求。
如何提高國際物流供應鏈能力,完善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國際物流供應鏈領域的地位,黃有方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國內從出口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交通運輸業是雙循環新格局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們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安排。統一國內外兩個系統的建設,必須進行國內外的聯系和協調。
其中,加強制造業產業鏈是內循環的重要抓手,國家制造業產業鏈的地位決定了國際物流供應鏈系統的地位。通過提高中國制造業產業鏈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和保證中國國內國際運輸業和外循環的穩定發展。交通運輸物流必須為以制造業產業鏈為核心的內循環服務,為防止國內制造業轉移做出貢獻。只有國內制造業產業鏈保持規模和水平,國際航運物流才能持續保持繁榮。
第二、盡快補充我國國際物流能力、結構和網絡短板。在國際快遞物流和航空運輸方面,其發展程度不符合中國第一貿易大國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地位。無論是運輸能力(貨機數量、物流航線)還是物流節點(航空樞紐),中國和先進國家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須加強航空運輸海外網絡的控制能力,完善海外物流服務網絡,建設綜合物流節點。
第三,要高度重視和應用新基建和新技術,推動交通運輸和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系統外技術解決系統內的問題應該是交通行業科技發展戰略之一。目前,全面進入感知、互聯、智能時代。物聯網終端的普及使得大量終端能夠收集用戶信息,通過數據和控制的全面互動連接,人工智能從預測到輔助決策的變化,區塊鏈也在可靠的供應鏈系統建設中發揮作用。物聯網、大數據、5G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裝備等技術成為物流供應鏈系統的核心技術,引發了交通運輸和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革命性變化。
第四,重視自由貿易區/香港功能建設,建設以香港群為中心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樞紐。自貿港是具有國內關外基本特點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供應鏈核心樞紐的重要標志是否具有全球樞紐性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等。全球先進自貿區(港)發揮供應鏈樞紐作用,形成跨境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跨境公司地區總部、國際制造業中心物流中心等,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一體化體系。以港口群為核心,通過自貿區功能建設,建設綜合運輸條件完善、疏遠運輸條件優良的輻射能力強、供應鏈元素資源聚集、現代服務體系完善的國際供應鏈樞紐。
第五,建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交通強國建設參考國際經驗,同時發揮長三角港口組合效應,進一步擴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中的作用。
? 2019 深圳市鑫翼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熊寶? ?|? 工信部備案號:粵ICP備2021047272號-1